世纪恒通在线提示:《蒙(méng)求》是唐朝李翰(hàn)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,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,上下两句成为对偶,各讲一个掌故,总计2484字。
【原文】廉颇负荆①,须贾②擢发。
【注释】①廉颇负荆:廉颇,赢姓。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军事将领,和蔺相如之间曾有一段脍炙人口的“将相和”故事流传。为人作战勇猛,曾和白起、王翦、李牧一起并称为“战国四大名将”,成语“负荆请罪”即与他有关。
负荆,古人犯错后,身背荆条,以此来表示忏悔的意思。
②须贾: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夫。范雎曾在他手下任职,后受他诋毁而逃亡秦国。
【译文】廉颇背负着荆条,向蔺相如请罪;须贾所犯下的罪过,即使将头发扒光了也数不完。
【典故】廉颇负荆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
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,由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功劳,所以赵王任命他担任上卿的职位,其职位也在廉颇的上面。
廉颇见了很不满,常常发牢骚说:“我廉颇身为赵国的一员大将,曾有无数攻城野战的大功劳,但是现在反观蔺相如这个人,只不过是凭着几句华丽的言辞就坐上了高位。再说蔺相如原本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人,这样的人位居我的上面,我因此感到羞耻不已,不甘心位居他之下!”
不仅如此,廉颇还四处宣扬说:“假如让我遇见了蔺相如,我一定会当面狠狠地侮辱他一番不可。”蔺相如得知了廉颇的话语后,就故意躲着不和他会面,即使是上朝,蔺相如也常常借口身体有病,从不和廉颇争夺个人职位高下。
蔺相如的门客就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。蔺相如说:强大的秦国,之所以不敢轻易地侵犯我们赵国,就是因为有蔺相如和廉颇我们两个人存在的缘故啊!如果我们两人之间发生了相斗,那么最终是彼此都不能存活下来。这就是我一再退让的原因,为的是以我们赵国的国家利益为先,以个人的恩怨为后啊!”
后来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语,羞愧万分,他解开衣服赤着脊背,背上还背着荆条,通过门客的引导来到蔺相如的家门请罪,说:“我是一个性情粗陋、卑贱的人,哪里知道丞相曾宽容我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步啊!”最终廉颇和蔺相如冰释前嫌,成为了莫逆之交。
须贾擢发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卷七十九·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》。
魏国人范雎在魏国当官时,被朝中臣子须贾所诋毁,因此获罪受到笞刑的惩罚,最后范雎只得装死,这才得以逃到了秦国。
不久后,范雎在秦国当上了丞相的职务,并把自己的名字更换为张禄,但是对此变化,魏国人一无所知,还真的以为范雎早已经死去了。
有一次,魏国人派遣须贾出使秦国,当时范雎身穿便衣散步,在官邸中偶遇须贾。须贾看见范雎后大吃一惊,说道:“范雎您真的没有事情吧?现在您在秦国担任什么职务?”
范雎回答说:“小人我在这里给人当佣人而已。”须贾听了后,对范雎的遭遇深表同情,并邀请范雎一起和他坐下来吃饭,说:“实在想不到范雎您现在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呀!”说完拿出一件袍子赠送给范雎。
饭后,范雎亲自为须贾驾车,一起前往丞相府,到达目的地后,范雎下车先行进入了丞相府,须贾在一边等待了很长时间,也不见范雎出来,于是就询问看门的人:“刚才进去的范雎一直不见出来,这是什么原因呢?”
看门的人回答说:“我们这里并没有什么范雎,刚才进去的是我们的丞相张大人。”须贾听后大吃一惊,他赶忙跪着向范雎谢罪。
范雎说:“你有多少条罪过呢?”须贾回答说:“即使把我的头发全部拔下来,也难以尽数。”最终范雎看到须贾赠送给自己袍子的份上,于是就饶恕了他。
【读评】蔺相如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软弱无能一般,但事实上,蔺相如这样的做法极其高明,骄横的廉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行为上的错误,转而和蔺相如成为莫逆之交;“冤冤相报何时了。”范雎的宽容大度,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美谈。
图片
【原文】孔翊①绝书,申嘉②私谒。
【注释】①孔翊:晋朝官员。
②申嘉:即申屠佳,西汉时梁郡(今河南省商丘)人,曾担任宰相一职。
【译文】孔翊将请托的书信投到清水之中;申屠佳拒绝别人在公务之余私下里拜见自己。
【典故】孔翊绝书:典故出自于《太上感应篇汇编精简本》。
晋朝人孔翊在担任洛阳令的时候,为了杜绝私人请托事宜,于是就命人在自己办公场所的空地上,放置了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子,一旦有人写信给他,孔翊就立即让人将这些信件投入到水盆中,以此来表示他大公无私的处世原则。
申嘉私谒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卷九十六·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》。
申屠佳为人性情刚直,公正无私,在汉文帝的时候担任宰相的职务,有人想要私下里拜见他,申屠佳都一一拒绝,以此来防备有人说情徇私。
【读评】孔翊、申屠佳在做官上做到了不徇私情、一切秉公办理的为官理念,所以他们才会被世人所敬仰怀念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盛网-配资安全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网站-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