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口仅 3.4 亿的美国,凭啥能吸聚海量全球商品?
咱走进洛杉矶的沃尔玛,答案一下子就摆在眼前啦。货架上那叫一个琳琅满目,泰国芒果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果香,中国充电宝规规矩矩地排列着,墨西哥牛油果鲜嫩饱满,越南产的耐克鞋堆得像小山一样。收银员的手不停地扫码,顾客们推着满满当当的购物车,那架势就跟商品不要钱似的。这样的场景,在其他国家可不多见。这就不禁让人琢磨,这 3 亿多人咋就这么能买呢?
实际上啊,美国普通快餐店员工的时薪差不多有 15 美元,一个月算下来能挣两千多美元呢。在纽约、旧金山这些大城市,租房可能会有点压力,不过在买日用品的时候,他们可一点都不含糊。30 美元一件的 T 恤,50 美元一双的运动鞋,眼睛都不眨就买了。更别说那些年薪几十万的工程师、医生了,他们买奢侈品包,就跟咱们买杯奶茶一样轻松。有数据统计,美国前 10% 的有钱人消费了全球三成的奢侈品,而中产阶级更是像沃尔玛这种超市的消费主力军。他们的工资在国家总收入里占比超过 60%,也就是说,财富更多地到了老百姓手里,而不是光堆在公司的账面上。
关键是,美国人花钱一点都不担心。孩子上学,公立学校全免费,不用愁择校费;老人要是收入低,有医保兜底,看病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把积蓄花光;就算失业了,还有救济金维持生活,连房租都能拿到补贴。这些生活压力不用个人独自扛着,手头的钱自然就敢花啦。咱们习惯存钱以备不时之需,可美国的储蓄率长期在 3.3% - 5% 之间晃悠,咱中国的储蓄率却高达 45%,这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美国人不光敢花现在的钱,还敢花 “未来的钱”。信用卡在他们手里就跟纸片子似的,全国信用卡债务早就突破 1.2 万亿美元了,平均每个家庭都负债好几万。年轻人上大学贷的款可能得还一辈子,买房贷款能借到房价的八成。就这样不停地预支未来,愣是把消费市场撑得满满当当的。商家一看,这里的人消费意愿高,消费能力还强,当然都想把商品卖到美国来。
购物方便也很重要。沃尔玛在美国有四千多家门店,哪怕是小村镇也能很容易找到;亚马逊就更方便了,手机上下个单,隔天就能收货,送货成本只占全国收入的 8%,比欧洲还低一个百分点呢。这说明商品进美国成本低,卖得还快,商家当然更乐意把好东西先供应到美国市场。
最根本的原因,还得说到美元的特殊地位。全球外汇储备里 59% 都是美元,国际贸易有 40% 是用美元结算的。美国只要印印钞,就能换来全球的好东西。比如说,越南产的 iPhone 在美国卖 999 美元,普通工人干半个月就能买得起;在咱们国家,同款手机得花近万块,好多人得加班一个月才能买得起。这可不是因为咱们中国工人没本事,而是美元这张 “通行证” 太厉害了,让美国人能用很低的价格买到全球商品。
说到底,这 3 亿多人的消费能力可不是因为人多,而是靠着实实在在的工资收入、完善的福利体系让人敢消费、信用卡和贷款让人能提前消费、方便的超市和快递服务让人消费起来很容易,再加上美元的强势地位让人能低价买到全球商品。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全世界的商品能不往美国涌嘛?
你觉得这种靠美元和借贷撑起来的消费市场,能一直这么繁荣下去吗?要是哪天出问题了,全球的商家又该咋办呢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。
广盛网-配资安全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网站-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