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恒通在线提示:《蒙(méng)求》是唐朝李翰(hàn)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,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,上下两句成为对偶,各讲一个掌故,总计2484字。
【原文】渊明把菊①,真长②望月。
【注释】①渊明把菊:渊明,即陶渊明,东晋著名文学家。
②真长:即刘惔,东晋时期清谈家。
【译文】陶渊明钟爱菊花,每日怡然自得;刘真长仰望明月,内心却在思念着故人。
【典故】渊明把菊:典故出自于《晋书·陶潜传》。
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陶渊明辞职归隐后,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。平日里,陶渊明在家中种植一些花草,自娱自乐。
有一年重阳节的时候,正逢菊花盛开,心情不错的陶渊明,就摘下一朵菊花独自欣赏,正好这个时候,江州刺史派人给他送来一坛美酒,陶渊明也毫不客气,当场畅快淋漓地饮用起来,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时才回家休息。
真长望月:典故出自于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
东晋时期的刘真长,性格豪爽,曾和当时著名隐士许玄度是好朋友。有一次,许玄度在去往京师的途中,曾在刘真长家中住过一段时间,但是不久后许玄度因病去世了。
怀着对朋友无尽的思念,刘真长就前往许玄度住过的地方,望着明月思念故人,并且还感叹地说:“清风朗月,辄思玄度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一旦遇上清风朗月的美景,心中就会忍不住思念起好友许玄度起来。
【读评】陶渊明表面上种植菊花自娱自乐,其实是以菊花来自喻,希望自己的品行也能够像菊花一样,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中可以洁身自好,不为权势或名利而低头;刘真长、许玄度两人可谓是真正的朋友,他们之间的这份真挚情感,让人感动。
图片
【原文】子房①取履,释之②结袜。
【注释】①子房:即张良。秦朝末年、汉朝初年著名的谋士,他协助刘邦抗击项羽,屡次提出奇谋,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刘邦对此有过精彩的评论:“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正因为张良有着高超的谋略,所以后世称之为“谋圣”,同时和韩信以及萧何并称为“汉初三杰”。
②释之:即张释之。字季,堵阳(今河南方城)人,西汉时期司法官员,曾出任廷尉一职,为人刚直不阿,执法公正。
【译文】张良学艺时,曾为黄石公捡过鞋子;张释之神情镇定,帮助友人系好了松开的袜子。
【典故】子房取履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。
相传张良年轻的时候,曾在下邳桥附近闲逛,不经意间在桥上遇见一位年迈苍苍的老者,老者看到张良后,就故意将脚上的鞋子踢落到桥下,还要求张良亲自下去为自己捡上来。
张良看到老者一把年纪的份上,就下去将鞋子捡了上来,亲自帮老者穿上。如此三番五次的试探后,老者便约张良在半夜时分来这里相见,然后将《太公兵法》一书传授给他。日后张良才知道,当时传授给自己兵书的老者,竟然是当时著名的谋略家黄石公。
释之结袜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。
张释之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,曾担任过廷尉一职,深受民众的喜爱。平日里,张释之和一名叫王生的隐士关系很好。
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下,王生的鞋袜有些松了,他就要求张释之给自己系牢,身居高位的张释之没有丝毫的犹豫,立即弯下腰帮助王生系好了袜子。
后来有人就问王生说:“你一个隐士的身份,为什么非要当众让张释之难堪呢?”
王生笑着说:“我现在年纪大了,也没有什么身份地位,再也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了。我当时之所以那样去做,其实是为了让张释之在大家面前展现出他宽厚温和的性情,然后赢得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,这样就会提高他的社会名望,也算是我的一份小小计谋吧!”
【读评】张良和张释之两人都是历史名臣,但从有关他们个人典故的故事中可以看出,两人都具备忍让的雅量,所以才能够最终赢得美誉和赞扬,传为美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盛网-配资安全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网站-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